苹果辟谣背后的商业考量:与腾讯之间的市场争夺。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佳苑鑫源网络科技
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 赚钱秘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 赚钱秘籍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文章目录列表:
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 赚钱秘籍
2.腾讯为何向《原神》“低头”?
苹果赚钱当然主要源自 的产品体验,但在产品研发之外,苹果 是全球顶级的商业天才,开创性的搞出了不少赚钱的野路子。
全文2693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文丨X 科技 实验室
iPhone 12以环保之名砍掉了充电器,让这一代年轻人 次领悟到,苹果这家公司的套路到底有多深。然而无论大家怎么调侃,都无法阻挡苹果挣钱的脚步。
iPhone 12发布的第四季度,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出货量 ,同时公司史上 次单季度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88亿美元,相当于一天赚3亿美元,也就是 20亿人民币 。
苹果赚钱当然主要源自 的产品体验,但在产品研发之外,苹果 是全球顶级的商业天才,开创性的搞出了不少赚钱的野路子。作为使用苹果产品多年的 老韭菜,今天 科技 致富经节目,我们用iPhone作范本,尝试着去理解下,苹果那些深藏不露的致富秘籍。
iPhone赚钱野路子秘籍, 招, 无影剪刀手 !
苹果一直以来很擅长 做减法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的那场发布会上,乔布斯就着重推销了两项减法:一是彻底摒弃实体键盘,二是鄙夷并排斥当时触屏手机都会配备的触控笔。
但还有两项减法,他没有特意强调:取消可拆卸后盖让用户不能自己更换电池,取消外置存储卡接口。
这两项减法,的确体现了 的设计美学,我们甚至可以就初代iPhone与包豪斯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篇学术论文,但除此之外,苹果就没有商业上的考量吗?
取消存储卡接口后,iPhone会有不同的内存版本,但差价比市面上售卖的外置储存卡要高出不少。这其实倒还好,就像麦当劳的可乐永远比小卖部卖得贵很多,路子还不算太野。
但2014年iPhone 6发布时,苹果的策略就有点迷惑了。对比上一代的内存版本,这一代iPhone 砍掉了中间档的32G版 ,新增了128G版。大家可以品品,这么做的目的是啥,把你的答案打在公屏上。
这个一言难尽的版本策略,恐怕还不是砍掉存储卡后,苹果收获到的最大利益。
我们都有体会,智能手机用几年后,很多用户都会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而且很多时候是无论怎么卸载 , 删照片都无法解决的 。
这时如果有外置存储卡,还能回光返照一两年,但可惜,iPhone没有。但苹果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换个新手机呗。
巧了,取消可拆卸后盖让用户不能自己更换电池,也能起到这个效果。
如果你还记得,功能机时代,以及智能机时代的最初几年,除iPhone之外的几乎所有手机,都是可以拆下后盖换电池的。那时很多用户会再买一块第三方的备用电池,和原装一起交替使用。
可iPhone堵死了这条路,不仅不让你自己换电池,还把电池寿命和手机寿命画了等号。
2017年底,苹果被曝出“降 门”,用户发现电池寿命发生损耗后,iPhone会自动给处理器降 ,让手机运行速度变慢,从而让消费者以为,自己又该换手机了。
这吃相....
在库克同志担任苹果CEO后,又继续将无影剪刀手发扬光大,16年开创性的砍掉了iPhone的3.5mm耳机口,并且同时发布了 AirPods,去年又突破性的砍掉随机赠送的充电器,顺势卖起磁吸无线充电座。
当然,苹果还是很讲究的,iPhone每次在做减法时,都闭口不提生意的事儿,而是会有一个相当 合理官方理由 ,毕竟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iPhone用户换手机就一定还要买iPhone?不能换华为吗?
那我们就要提到,iPhone赚钱野路子秘籍,第二招, 吸星大法 !
简单说,当你买了 台iPhone,你基本就会被吸附在 花钱修罗场里 。
刚才我们提到,由于苹果的各种剪刀手,iPhone用户往往需要买各种各样的配件,这不新鲜,但苹果的路子野就野在,很多时候,就算你买第三方配件,也只能选择苹果官方授权的第三方。
用充电线举个例子,如果第三方制造商不给苹果交授权费,拿到一颗小小的芯片,那么他们制造的数据线或充电器在连接iPhone时,手机上就会时不时会弹出“不支持此配件”,据了解购买这样一枚芯片需要向苹果支付2-4美金。
另外,如果你的iphone更换了非原装电池,也大概率会收到这样的提示。
除了这些比较便宜的配件,你也许还会忍不住购买Air Pods、 le Watch
用过的朋友知道,在苹果强大的生态系统加持下,苹果全家桶能提供1+1大于2的用户体验。
而如果你拥有这些配件,却又头铁地在换手机时选择其他品牌,那么这些几千块买来的设备,即使不说变成砖,使用 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更不用说,由于iPhone的接口和安卓机不一样,你的充电器和数据线也全都白买了。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73%以上的iPhone用户,换手机时仍会选择iPhone,2017年时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92%。而即使是在拥有华米OV等众多强劲对手的中国市场,2020年,iPhone用户换手机时选择继续iPhone的比例,也超过50%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当你有了这么多足够忠实的用户,你完全可以携用户以令 ,割完C端,再割B端。
iPhone赚钱野路子秘籍,第三招, 七伤拳 !
以应用商店为例,在苹果的 Store上购买应用,或在应用中内购时,
苹果公司最多会从销售额中抽走30%。2020年, Store收入为640亿美元,按30%计算的话,苹果最多能抽192亿美元。
在2017年,苹果丧心病狂地认为,公众号给作者打赏功能同样属于应用内购,要求腾讯也要按30%进行分成。当然,这次苹果没有战胜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最终双方半推半就地和解了。
但大部分软件公司就没那么幸运了,想从购买力强的苹果用户身上挣钱,就必须交买路钱。付费应用, 游戏 内购,开通会员,购买阅读券,等等等等,全在这招七伤拳的杀伤范围之内。
当然,这部分成本, 消费者负担了很大一部分 ,比如你在iPhone上买会员的价格,往往比你在安卓机上买要贵那么几块钱。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苹果致富经节目了,你学废了吗?
节目最后,对于各位有志于暴富的朋友,我们还是要再强调一下,苹果创造出今天这个前所未有的庞大 科技 帝国,并不仅仅是靠商业上的小心思, 的产品体验和庞大的用户基数 ,才是这些商业思路的基础条件。终究还是有一束正道的光,照在大地上。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如果还想了解哪些品牌的致富思路,就在评论区留言吧。
作者:X 科技 实验室
腾讯为何向《原神》“低头”?
兜兜转转,《多多自走棋》终于又回到了“始发站”。
”腾讯 游戏 将于2020年8月5日11点正式停止《多多自走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这是《多多自走棋》官微在8月5日发布的一则特殊公告。
公告内容不止如此,其中还包括详细的版本停运事项安排,时间 到小时,显然是双方经过商讨斟酌后得出的结果。
但还未等各类揣测成形,仅仅间隔5分钟后,《多多自走棋》官微又发布了一条重量级公告,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公告名为“《多多自走棋》——开启全新的篇章”,单从名字其实就已经可以猜到内容:《多多自走棋》将由龙渊网络全新发行上市,自主独立运营。
时间设定为2020年8月7日,正是今天。
截至目前,在好游快爆官网上《多多自走棋》的发行商已由“腾讯 游戏 ”修改为“龙渊网络”,并同步了附带官微“停运”相关公告链接的更新提示。
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多多自走棋》与腾讯 游戏 间再无瓜葛。
从携手共进,到相忘江湖,这当中究竟经历了什么?
自走棋手游市场持续低迷,《多多自走棋》又将何去何从?
竞核将本着公正、客观的态度,以专业的角度解析本次“停运”事件,拨开自走棋品类的重重迷雾,看向更加长远的未来。
目前无论是腾讯 游戏 ,或是龙渊网络,都没有对本次“分手”做出过多解释,但竞核从只言片语与现有数据中,还是解析出了部分深层信息。
首先就是《多多自走棋》官方公告的解释: 游戏 开发商基于全球发行策略的 考量,经与腾讯 游戏 友好协商......
乍看起来,双方本次是“和平分手”,完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做出的决定,甚至还带有一丝不舍和无奈。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恐怕不见得。
且不提事发突然,停运的相关信息发布走的都是多多自走棋官微途径,腾讯 游戏 官微并没有发出任何相关通告,甚至所有微博中都未包含“多多自走棋”的字样。
不仅如此,两条“停运”相关的微博通告,并非同一时间发出,而是相隔5分钟。
前一条“特别公告”中涉及“账号数据删除”,但并未说明被删除的数据将会如何处理。
后一条公告中,同样并未明确说明该问题,只是表示“请保护好自己的 游戏 角色编号与邀请码的信息 ”。
直到今天中午,多多自走棋官微发布《与多多同行,扬帆起航》,方才说明新版本下载方式以及找回账号的方法,总算是没有惹恼辛苦积攒资源的玩家们。
综上,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此次停运事件:冷漠,仓促。
竞核还细心地在这两天纷乱的停运风波中,窥到了两点有趣之处。
二、在7日中午发布的新公告中,单独列出了苹果商店重新上架后的新名字——《Auto Chess:origin》,可译为《自走棋:起源》。
那么这次风波的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竞核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认为,或许产品自身的低迷状态与不明晰的发展潜力才是停运、更换发行的决定因素。
根据七麦数据显示,《多多自走棋》国服在苹果商店上线以来,畅销榜排名虽然偶有波动,但整体态势持续走低,如今已经跌至将近600名。
重要原因自然是自走棋市场的普遍低迷现象,导致各大厂商投入的也越来越少.
根据热云数据显示,2020年自走棋相关素材投放 4390组,仅占总素材量的0.2%。12款 产品中, 一款在30天内有买量投放,足以见其颓势。
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其营收表现实在堪忧。
按照GamerBoom联合创始人郑金条的话说,“自走棋在移动端几乎不存在表现良好的时段”。新鲜度红利过后,国内外市场普遍呈现营收下滑趋势。
2019年初,上分上到崩溃的DOTA2玩家们,习惯性地点开了游廊(《DOTA2》自带的“创意工坊”),却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名字——《刀塔自走棋》(《多多自走棋》前身)。
化身可爱棋子的趁手英雄、勾心斗角的八人淘汰角逐、烧脑的种族特性搭配......如此种种的引人要素,一同构成了这款划时代的作品。
《刀塔自走棋》的内容之丰富、玩法之新鲜,完全超越了游廊中以往的任何一款自制 游戏 ,这也为其手游化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名声鹊起,麻烦亦随之而来。
最大的麻烦,名为“抄袭”。国内 游戏 市场的乱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款 火了 的 游戏 将会引来无数“模仿者”,侵吞同类市场。
《刀塔自走棋》工作室——巨鸟多多就曾发表《我们对所有“山寨抄袭”说不》,表达对于此类事件的深恶痛疾。
文章中,矛头直指DOTA上古大神——伍声2009自家09电竞 上线的“09自走棋”。
但网上舆论却并没有偏向巨鸟多多,反而指责其“吃相难看”。
其实“玩法抄袭”这件事本就是算不清的糊涂账,跟风模仿是永远不可能断绝的。相比奔走呼告、树立受害者形象,进一步提升自家产品的质量或许更为重要。
客观地来说,巨鸟多多自“抄袭风波”后,用户忠实度下降了一大截,是一次无法忽视的运营失败。
好在巨鸟多多也认识到自身经验不足的问题,在2019年3月份宣布与龙渊网络合作,研发自走棋手游,以开拓新市场的方式获取更多资源,提升商业化表现。
同年5月,V社官方曾表达过收购巨鸟多多的意向,但之后便没了下文。
两个月后,龙渊网络CEO李龙飞宣布,《多多自走棋》国服发行将交予腾讯 游戏 。
时光流转,已至今日。
社早已不再对其兴趣,腾讯也似有脱身的迹象。
《多多自走棋》并非特例,自走棋品类的弊端与局限性开始日益显现。
“一部分是产品自身的问题,”郑金条说,“另外一部分是小圈子互相鼓吹的问题。”
先谈产品。自走棋品类玩法侧和变现侧均存在相对短板。
自走棋的普遍玩法,如果对比SLG、回合制等偏策略的品类,有着肉眼可见的贫瘠结构。
通常来说,普通策略玩家在上手3-4局即可掌握 游戏 玩法,1-2天即可成为熟练玩家。
但自走棋品类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过分依赖随机性 。简单来说,一个运气好的新人玩家,掌握规则后,也能把“脸黑”的高端玩家按在地上打。
虽然阵型更改、装备分配等方法可以弥补部分运气带来的差距,但显然,这是完全不够的。
随机性的过分凸显让 游戏 的不可控性大大提升,再度削弱了其策略内核,几近沦为“抽卡 游戏 ”的策略变体。
更致命的是,自走棋电竞化发展也会因为过强的随机性受到阻碍。
横向对比同样需要运气的策略 游戏 《炉石传说》,该 游戏 可以在 游戏 前进行自由组牌,虽然抽牌顺序随机,但策略要素已然达标,电竞赛事如今长势良好。
再谈变现侧。
与Moba类 游戏 类似,出于公平 游戏 的要求,自走棋 游戏 中不存在可以通过氪金直接增强玩家实力的机制,主要氪金内容为提升观感与虚荣感的“皮肤”。
但相比Moba 游戏 的高对抗性,自走棋品类很难触及玩家为了观感而氪金的神经,甚至于说,有些玩家比赛中只会注意血量、金币,皮肤显得画蛇添足。
谈完了产品,再谈“互相鼓吹”的问题。
“特别是因为开发者是国内的开发者,国内媒体包装实在是太多了。”郑金条说道。
这其实是一个 历史 遗留问题。众所周知,国内 游戏 起步较欧美、日本等地区相对较晚,发展速度虽然喜人,但仍旧有着较大差距。
因此,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国内开发者的作品,从普通玩家,到产业同行,都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鼓励。
过度吹捧之下,“神作”涌现无数,最后往往黯然收场。
自走棋品类弊端如此之多,退出市场已是必然之势了吗?
倒也不是必然。
在8月6日PlayStation的 游戏 展State of Play上,《多多自走棋》最新预告放出,预计将于10月31日登录PS4。
不仅如此,今年4月,多多自走棋在Epic商店发布了EA的PC版本。
总的来说,龙渊网络并没有就此放弃自走棋品类,放弃《多多自走棋》,新 、新形式的各种尝试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最终能否寻找到一条光明的通途,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何看待华为全面下架腾讯游戏?对游戏行业会有影响吗?
出品 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 黄青春
题图 视觉中国
《原神》一路攻城略地,如今连腾讯也甘愿低头“借道”。
昨日(9月23日)多家 游戏 媒体报道称,《原神》安装包 出现在腾讯应用宝,且允许云 游戏 试玩,其下载量已达66万。该消息最先被 游戏 媒体《GameLook》报道并持续发酵,其在相关文章中表示,米哈游与腾讯应用宝已于近期达成正式合作,双方合作从《原神》2.1版本开始。
图源:GameLook
也就是说,从雷军“不服跑个原神”到如今乘势上架腾讯应用宝,《原神》无疑正在重塑渠道格局——其在腾讯、网易等强敌环伺的当下以黑马之姿杀出,以一己之力撕开了传统渠道的防线。
再往前推,2021年2月,丁磊在财报电话会上公然炮轰国内安卓渠道分成;2021年1月,腾讯和华为因为渠道分成问题公然翻脸;2020年8月,苹果因“苹果税”被《堡垒之夜》研发商Epic Games 架在火上烤。
由此可见, 游戏 开发商正一步步从渠道手中抢夺话语权。
腾讯为何向《原神》“低头”?
说实话, 游戏 厂商敢于 向渠道商发难,一方面源于自2019年版号政策全面实施后, 游戏 过审数量骤减,在总量调控的大背景下,整个 游戏 产业经过近八年(2012~2020)粗放发展已迈入 化的存量竞争,减少渠道分成自然成为 游戏 厂商节流的突破口。
一位 游戏 策划就此向虎嗅吐槽道,“如今世道早变了,也就垃圾 游戏 指着渠道推量续命,好 游戏 谁花钱受这气啊?”
另一方面则源于好作品的市场号召力正在逐步削弱传统渠道的统治力。
比如《明日方舟》《原神》《万国觉醒》等作品均在 时硬气拒绝国内安卓渠道,依旧在市场获得不俗成绩。甚至,很多厂商开始倾向于和不分成的TapTap合作发行 游戏 的安卓版本,如《汉末霸业》《帕斯卡契约》《江南百景图》等等。
再将话题拉回《原神》这款 游戏 ,2020年9月底其正式全球发行前,曾与国内各大Android商店洽谈过分成比,米哈游希望达成7:3分成,但当时各大商店并未同意。
结果《原神》发布后横扫全球市场,不仅月流水超10亿元,并数次取得全球收入 的成绩,还被苹果公司评选为2020全球年度手游,这无疑让国内手机厂商(安卓渠道)垂涎三尺。
“《原神》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主要未来几年其大概率处于生命上升周期,这样一款炙手可热的畅销 游戏 搁在谁家应用商店都是揽客的招财树,毕竟大家做应用商店,和畅销 游戏 过不去等于和钱过不去,没必要。”一位《原神》玩家对虎嗅表示。
图源: 游戏 新知
至于从《原神》研发商米哈游的角度出发,这款 游戏 上线至今也快一年时间了,至少国内玩家大规模入驻的红利期已经过去,目前慕名而来的用户新增应该接近平缓期,比如从QuestMobile统计数据变化便可以看到,2020年10月《原神》和《万国觉醒》达到了MAU峰值。所以,米哈游现在也确实需要各大手机厂商渠道来拉一波用户。
当双方需求达成共识时,利益又将彼此拉回了谈判桌——小米年初小步快跑按照 7:3 分成的比例在小米应用商店上架了《原神》,如今腾讯紧随其后在应用宝上架《原神》。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应用宝上架的《原神》版本经玩家实测为米哈游官服版本, 游戏 并没有接入应用宝的账号系统,而是以米哈游《原神》与小米合作模式为参考(2021年2月,小米应用商店上架《原神》,并协定 7:3 分成)。
鉴于此,GameLook认为,《原神》正打破过去 游戏 厂商与传统渠道5:5 分成的惯例,与应用宝采取 7:3 分成,即米哈游可获得70%的 游戏 收入。
而且,在腾讯应用宝中,不但《原神》这款 游戏 的推荐位靠前,还有单独的宣传页面和下载通道,足见腾讯对于双方合作的诚意。
图源:GameLook
一向强势的腾讯,为何在对待《原神》时会如此“低姿态”?一位独立 游戏 制作人向虎嗅分析称:
况且,《原神》横空出世并未蚕食到腾讯的蛋糕——毕竟在腾讯 游戏 的腹地,无论《 荣耀》还是《和平精英》,依旧是非常火爆的全民级IP。
至于腾讯长久以来对《原神》的执念,只不过因为米哈游“跑通”了一个足够大的细分 游戏 品类,惹得腾讯眼馋而已。
“原神是原神,并不代表腾讯会给所有人这样的待遇。对于国内小厂商而言大概率依旧该55还是55,该接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还是要接SDK,说实话这种做法还不如借鉴苹果和谷歌,人家对于小厂商的分成比例变成了1.5:8.5,是真的对小厂商一视同仁,给大部分开发者让利。”一位 游戏 策划对虎嗅表示。
当然,这并不代表安卓厂商都会 follow 腾讯、小米的做法——华为、360、OV 等应用商店出于自身利益以及市场公平性的考量,自然会咬死五五分成不示弱。
比如,华为在今年1月份下架腾讯 游戏 时便颇有意味的表示,“华为敬佩腾讯 游戏 在行业内取得的成就和 的市场地位,虽然不赞同但也理解腾讯基于此提出的要求。”
但不管怎么说,腾讯此举无论是为了取悦玩家还是取悦 游戏 厂商都显得非常“合时宜”,因为如今的 游戏 环境,确实正在倒逼头部 游戏 厂商放低姿态。
毕竟,只有当整个链条上的利益模式变得合理化——玩家为快乐付出合理时间和金钱,渠道按劳赚取合理的推广费, 游戏 开发者拿大头分成还能获得IP等收益, 游戏 厂商才不至于为了生存疯狂推换皮手游。
被“异化”的 游戏 风气
从制作成本角度出发,国外的 游戏 环境,那些质量过硬的单机 游戏 分分钟卖出百万套,既赚口碑又能回本;而在国内,再好的创意也要向网游低头,赚(piàn)钱优先于 游戏 品质(品质意味着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换皮 游戏 早已成为业界常态。
一位贴吧用户就表示:“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想成为小岛秀夫一样伟大的人,想改变一下大家对 游戏 从业者的偏见。结果,三年之后只希望自己做的项目月流水更高一些;五年之后找工作就只看工资和加班了。”
至少大多数 游戏 制作者觉得这样做没问题,所以大家才会抱着啥类型火抄啥的心态,将人家上千万甚至数亿研发出来的 游戏 心安理得“套娃”,就算被投诉下架,换个马甲又可以重新上线。
况且,好 游戏 比之换皮 游戏 所需成本及承担的风险无疑更高,如果只能做到一样的受欢迎程度,决策者自然会选择去做换皮 游戏 。
再从渠道商的角度出发,即便国外 游戏 一样参差不齐,但最终进入国内玩家视线的 游戏 已经经过 Store的精心筛选。等于说, Store的抽成除了用在产品开发、安全维护等方面,还要从技术上阻拦大量小厂的垃圾 游戏 进入生态,进而保证应用的相对纯净和生态的稳定。
至于安卓渠道,抽成比 Store高不说, 游戏 在其眼里不过是“流量变现”的工具——比如被渣渣辉洗脑的贪玩蓝月、一刀999级的伪传奇,而这些品质堪忧的 游戏 长期寄生于应用商店的推流和导量,在其不计成本做渠道推广后,难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之风。
图源:文化产业评论
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那些制作能力堪忧的 游戏 厂商为争抢有限的安卓渠道资源主动将分成比例从 7:3 降到 5:5 甚至更低,使得中国 游戏 产业沦为渠道商的买方市场,渠道的话语权一再被抬高。
而且,国内 游戏 厂商在分成时还要被扣除通道费,还要面对各种渠道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及 繁变动的接口协议。如果头铁不上渠道又会被 ,直到被山寨 吸干最后一滴血。难怪有 游戏 从业者戏称,“国内 游戏 小厂为了生存疲于奔命,即便出了爆款也是在为 打工。”
好在《原神》等 国产 游戏 ,如今正在改变这一局面。
“如果试用新的分成比例能够为玩家创造更好的 游戏 体验,并 探索 出一套更活跃的互动模式,这对于传统渠道而言意味着整个生态的流量保持活性,等于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一定是一项利大于弊的改变。”某 游戏 推广负责人对虎嗅表示。
而且,他还进一步补充道,如果传统渠道依旧将精力放在筑墙上,依旧在利益分配时保持傲慢,那无疑会带来更强烈的对抗与逃离:
这位 游戏 推广负责人的判断其实也符合如今 游戏 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手游产业越发成熟,产品整体质感已经从无脑学页游逐渐过渡到学端游,版号政策趋严倒逼产品 化;再加上许多自带流量的 能做 游戏 的联运商,比如TapTap、Bilibili、抖音、快手等新兴社区 的快速崛起,它们让 游戏 厂商的分成谈判变得更加灵活且选择空间变得无限大,好 游戏 获得更高的分成自然成为大势所趋。
对此,国信证券研报亦认为:
所以乐观来看,《原神》等 游戏 确实对传统渠道造成了冲击,并为 游戏 开发商带来了改写 游戏 市场规则的机会;至于玩家群体与中小 游戏 厂商的心态,则如同作家茨威格所描绘的那样——“像登上了一列驶向光明和进步的列车,人人对未来笃信不疑。”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副组长黄青春,关注文娱社交、 游戏 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huangqingchun@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 的人,都在 虎嗅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大背景,就是 的开发运营商与应用商店渠道商之间分成比例。拿 Store举例,他在全球市场采取的分成比例是3:7。
也就是说苹果只是提供渠道就能分到3成的利润,而国内分成的比例大约是5:5。
乍看此数据之下,可能会觉得国内的渠道商也太好赚了吧,比苹果还“黑”。
你们要知道 Store 几乎是黑箱,除非使用自己的 API 统计,开发者不知道谁进行了购买(大多数 不具备此条件),而且结算周期也有所不同,包括用户退款的机制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最关键的原因是由于国内很多 运营商过于依赖渠道商的推广,也是一种降低自身成本的方式。
所以国内渠道商与运营商5:5分成跟 Store在全球的3:7也不可完全类比。
腾讯和华为之间的纠纷,目前消息还太少。
我个人有两方面想法:
一方面,考虑到未来建设鸿蒙生态的需求,我会建议华为适当减少抽成。
毕竟,华为目前面临的困难已经很多。
硬件方面,芯片代工的困扰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软件方面,华为在海外力推HMS的压力已很大,未来鸿蒙生态建设也需要时间。
这种时候,能免的争端还是尽量免得好。
如果能在国内推广HMS并 推送,自然再好不过。
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下有不少人声讨所谓“安卓渠道50%抽成”,这个可能尚有争议。
苹果抽30%应该是一切付费都要抽成,安卓这边抽成范围未必和苹果一致。
考虑到目前不少虚拟商品价格都是IOS端更高,个人认为所谓“安卓抽成更高”的说法还有待商榷。
比如打赏等情况,安卓这边实际抽成应该很有限。
具体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名普通游戏玩家大可不必太过激动:
、虽然腾讯游戏目前在华为应用市场下架了,但华为手机用户依然可以在腾讯游戏官网、应用宝、某度应用市场、TapTap等渠道下载游戏进行游玩,没有丝毫影响;
第二、华为应用市场下架腾讯游戏并不影响腾讯游戏在华为手机上的游玩体验,比如华为nova 8该支持 荣耀90帧还是支持。游戏渠道与游戏功能的合作分别对应的是华为与腾讯不同的部门,A部门停止与腾讯的合作并不代表B部门也要停止,除非华为与腾讯两家公司彻底闹掰,全面终止合作。目前并无此类消息,个人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第三、无论华为应用市场与腾讯游戏最终到底合作与否,无论他们如何分成,都不会影响用户的游戏充值。普通用户该充多少还是得充多少,点券价格既不会提高也不会降低;
第四、华为与腾讯在业界都是出了名的强势,神仙打架,肯定各自有各自的考量,无关对错。既然对普通用户无任何影响,大家也不必着急站队。
好了,今天关于“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独家赚钱秘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独家赚钱秘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